正蓝旗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为龙头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厚的蒙元文化和毗邻京津冀旅游圈的区位优势,从景点旅游向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元上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破解农牧民增收难、经济发展慢的重要抓手。
从1996年开始,利用好我旗元上都遗址发展文化旅游的这块“金字招牌”,在争取国家、自治区、锡盟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投资4亿余元,历时16年的不懈努力,于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世界遗产。今年将投资1500万元,进一步完善遗址服务设施,建设餐饮休闲区、特色产品购物区、卫生间、办公用房和监控机房,实现闸口处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大屏幕展示、触摸一体机、专人讲解,让游客在体验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七百多年元上都魅力同时,感受到人性温暖、亲情关怀和便捷周到服务。
正蓝旗已建成元上都遗址博物馆、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景区、元上都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元上天地蒙元文化旅游景区、忽必烈影视城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培育发展“牧人之家”132家。去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4.5亿元。进入春季仅4个月以来,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1000余万元。
一、加大旅游规划建设推介力度,发展全域旅游
制定出台正蓝旗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详规,将京津冀旅游圈与我旗旅游景点衔接串联,形成北京大都,正蓝旗元上都、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元上都遗址、浑善达克沙地、小扎格斯台淖尔、乌和尔沁敖包、黑风河、忽必烈影视城和锡林浩特中国马都三都为主的全域旅游线路。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展示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的国家级博物馆、“三都”旅游线路的重点项目,是宣传元上都文化的重要平台和靓丽窗口,于2015年5月1日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投资1亿余元,建筑面积6991平方米,由展示区,文物库区,设备控制区,档案管理与研究区和多功能报告厅组成。展区以“走近元上都”为主题,通过“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日的风采”“领略科技文化的繁荣”和“今日的金莲川草原”四部分,展示元上都往日辉煌成就。
进一步完善旅游公路建设,去年9月份,投资4200万元、长25.5公里的忽必烈影视城三级旅游公路贯通。今年计划投资8836万元,建设元上都遗址连接小扎格斯台淖尔、黑风河与呼海通道之间的48公里旅游公路,目前已完成可研报告和施工设计。在今年5月5日“北京·2017内蒙古锡盟旅游推介会”上,正蓝旗组织参会的8家旅行社和3家特色企业与有关地区进行合作洽谈,就我旗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旅游线路等内容进行重点推介,中央电视台网络卫视对正蓝旗沙画创作人阿拉腾毕力格进行了专访。通过参加推介会提升了我旗知名度,加深了与京津冀旅游的全面合作。
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影视观光文化旅游产业
正蓝旗本着以建设影视观光景区拉动文化旅游业的思路,建设了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元上天地蒙元文化旅游景区、忽必烈影视城等一批以元上都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城和观光文化旅游景区。
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景区总投资3亿元,已投资1.1亿元。景区分生态牧场、草原生态环境论坛中心、蒙元文化游牧部落游客体验营地、自驾车营地、度假馆舍五部分。目前已建成环湖公路、环湖栈道、牧民就业培训中心、餐饮中心、度假别墅、房车营地、网球场、多功能厅。该景区是国家首个生态扶贫示范项目,是我盟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内蒙古元上天地蒙元文化旅游景区计划投资10亿元,已投资4000余万元,为展示上都河畔元上都大使馆区的精品文化旅游区。项目本着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写实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运用宏大手法,全景式展现元上都文化。目前已建成查干苏力德16座,蒙古包39顶,元朝历史人物雕像底座16个、蒙古文化凉亭5个,接待餐厅、篝火看台及瞭望岗楼,正在建设金顶大帐。景区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元上都大使馆区文化、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休闲避暑、商务会议接待及影视剧拍摄于一体的高端文化旅游项目。
忽必烈影视城占地370亩,总投资15.35亿,已完成4.2亿元,包括3个影视基地。其中蒙古老营基地建有亚洲最大的金顶毡包,以及古宅、角楼、投石机、战车等;金莲川幕府和开平城影视城建有城墙、岗楼、瓮城,街道、王府、酒肆、茶楼等仿古建筑。由仕奇集团投资,黄健中执导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忽必烈》,已于今年3月9日在影视城开拍,目前该剧已完成在我旗三分之一的拍摄内容,另外《成吉思汗》《第一领土》《元上都的行动》《梦之都》等电视剧、音乐剧也将相继开拍。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到影视城的游客明显增多,日均接待游客达1000余人次。
三、建设元上都民族特色产业园区
正蓝旗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是旗政府优先扶持发展的民族文化特色产业重点项目,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丝绸之路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于2011年6月建设,投资3.5亿元,分为生产厂房、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蒙古包群。目前已建成21栋现代化标准厂房、110顶住宿蒙古包、5顶餐饮蒙古包、16顶民族工艺品销售蒙古包、直径40米大型蒙古包演艺厅,可一次性容纳300人就餐。已有西贝等国内知名企业、顺成牛业、腾格里塔拉奶食等15家民族文化特色企业入驻,形成了特色文化旅游观光项目。园区举办元上都民族文化旅游风情节,举行阿萨尔传统乐器表演、察哈尔服装展示、蒙古乐队等蒙古风情演出,对风干肉、奶食品、工艺品及柳编、根雕、奇石等特色产品进行展销,开发出骑马、射箭等游客体验项目。园区建成3年来,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在旅游旺季仅顺成牛业的牛肉干单日销售就达到10万元。
四、扶持发展“牧人之家”,提高农牧民旅游收入
我旗按照“一区域一品牌” 、“一嘎查一优势”,大力发展“牧人之家”。由旗政府提供创业贷款、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先证后照等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全旗牧人之家审批管理办法、牧人之家评级和奖励办法以及旅游市场价格指导意见,对管理主体、卫生标准、审批程序、奖惩挂钩等内容进行规范,提升了“牧人之家”经营水平。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举办文化旅游职业经理人素质提升、“牧人之家”服务水平技能提升等培训10余期1200余人次。去年,旗就业局、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首期蒙古族“烤全羊”培训班。去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户均年利润2.3万元。今年已搭建“牧人之家”旅游包1012顶,仅自治区级星级“牧人之家”就有10家。
五、打造“浑善达克风情小镇”旅游品牌
正蓝旗依托独特的“浑善达克”沙地风光优势,着力打造以桑根达来镇伊和塔拉嘎查“浑善达克风情小镇”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嘎查生活区全部为简欧式住宅,水泥路畅通并绿化亮化,配套节能改造、水电讯、户户通、公厕等设施。生产区建设家庭牧场,配套暖棚、储草棚、青贮窖、牛棚等,建设了传统奶食品加工厂,打造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助力旅游业发展。嘎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模式组建“诺明塔拉旅游合作社”,与长期在外的16户牧户签订合作协议,将闲置房改造成牧人家庭旅馆,每年给房主7000元租金,实现合作社与房主共赢。新建120平方米接待餐厅,开发牛肉、奶制品、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展民族风情体验、亲子游、暑期夏令营、风情小镇观光游等旅游项目。为拓宽牧民增收渠道,让他们在旅游中收益,合作社将旅游收益10%上交嘎查,用于支付雇佣牧民从事旅游服务费用,旅游季节日人均工资达到100元。去年嘎查通过“风情小镇”接待游客1000余人,收入10万元。
利用浑善达克腹地高格斯台景区自然资源,推进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沙漠公园建设。今年4月10日,会同国家林业局、全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在我旗召开了高格斯台沙漠公园规划方案论证会,对沙漠公园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目前方案已完成修订,计划于近期申报,将其打造为生态旅游景观。
六、举办元上都文化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
全力打造以“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为品牌的四季旅游活动。近年来,正蓝旗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9届察干伊德文化节和骆驼文化节等活动,特别是今年4月30日至5月2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浑善达克”春季那达慕,充分展示了正蓝旗马文化,举行了走马、颠马、赛马、马背射箭等赛事,蒙古马选美、马术表演、马术研讨会等马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等地区的近2万名游客前来参加。今年我旗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包括夏季举行金莲川赏花节、贵由赤长跑赛,秋季举行皇家宫廷奶食节,冬季举行骆驼文化节,举行四季民族风情摄影节等文化活动。今年将与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上都论坛”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打通文化旅游业最后一公里,落实苏木镇场发展文化旅游的主体责任、旗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的行业指导责任,在苏木镇建立文化旅游协会,以草原民俗风情为依托,整合苏木镇、嘎查村及协会主办的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进展,实现四季旅游、全域旅游,让文化旅游业鼓起农牧民的腰包,成为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