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将实施“减羊增牛”战略作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大力繁育良种肉牛,培育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推动改革,探索出一条减羊增牛、结构科学、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畜牧业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旗存栏良种牛17.4万头,与去年同比上升7.15%,存栏羊19.8万只,同比下降1.88%。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成立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分管旗长为副组长,旗发改、财政、经信、农牧业、生态等有关部门及苏木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优质良种肉牛产业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深入苏木镇调研畜牧业情况,形成我旗畜牧业结构调研报告,组织旗农牧业局等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并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我旗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化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二、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根据旗内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种类丰富,营养价值高,生产的肉类、奶食品口味好的特点和沙地土质松软,易被牲畜特别是羊践踏破坏生态的情况,在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区域和哈毕日嘎镇大力发展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养殖业,全旗养牛主产区存栏牛14.5万头。以两个国营农牧场、上都镇及赛音呼都嘎苏木部分嘎查为主建立察哈尔羊核心群,加强人工授精及选育提高工作,按照草畜平衡制度养殖,全旗养羊主产区察哈尔羊存栏13.3万只。
三、推进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采取冷配和本交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良种繁育,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全部使用加拿大系(肉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冷冻精液进行配种,本交改良全部选用三代以上优质西门塔尔种公牛进行配种。通过多年繁育,我旗肉牛数量、良改比重、繁成率逐年提高,改良比重达98.7%。截至目前,全旗共有西门塔尔牛核心群33处,2847头。去年以来,我旗采取“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建设优质肉牛繁育基地4处,引进西门塔尔牛500头,培育利木赞牛900余头。其中,昕元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300头,现有牛舍6200平方米、暖棚800平方米、饲草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饲草储备库500平方米,草场2.5万亩;金兆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100头,现有牛舍8000平方米、饲草储备库500平方米、草场1.3万亩、紫花苜蓿饲草基地2000亩;好牧人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100头,现有暖棚1万平方米,建成了青贮窖等配套设施;杰林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存栏利木赞牛900余头,现有暖棚4000平方米,牧业机械10台套,草场1.2万亩,高产饲草料基地2300亩,配套建设了机井、青贮窖等设施。
四、大力扶持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扶持农牧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制定出台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意见,创新金融信贷支持方式,合作社及成员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联保援信和联保贷款。同时,拓宽信贷渠道,开展以草原承包经营权、林权、农牧业生产设施、机械等抵押贷款业务。对以“农社对接”形式开设直营店销售农畜产品及肉类初加工、用水、用电、店铺租赁等给予补助。筛选具有养殖规模、入社会员多,制度齐全,财务管理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肉牛规范化养殖合作社指导服务。截至去年底,全旗银行业机构涉农涉牧贷款余额13.8亿元。积极发展家庭牧场,由传统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牧场经营转变,制定家庭牧场认定办法,明确牲畜数量、品种、收益等认定标准以及提交申请、勘察认定、资料审核等认定程序。截至目前,认定肉牛家庭牧场43家,其中3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4家,扶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肉牛家庭牧场20家,政府投入资金800万元。桑根达来镇恩克宝力嘎查牧民阿毕日米德,通过控制冷配时间、缩短繁殖周期、加大产犊牛补饲等方式培育肉牛,做大做强家庭牧场。目前,有优质西门塔尔牛50余头,年产犊30余头,年纯收入达29.5万元。
五、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构建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培育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投入3.5亿元,建设元上都民族特色产业园。引进西贝等国内知名企业和顺成肉业、腾格里塔拉奶食等本地企业,发展奶食品、牛肉干等正蓝旗特色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引领和带动农牧民增收。西贝餐饮蓝旗奶制品厂日均生产奶皮子600余张,有企业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往全国200家西贝门店,预计今年西贝投产蓝旗的肉制品加工项目,可年生产牛肉干500吨、牛肉副产品150吨、乳制品600吨。顺成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旗农牧业龙头企业,主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育肥西门塔尔牛,入驻元上都民族特色产业园进行牛肉干、牛蹄筋、牛板筋等肉制品精深加工。2016年3月,与960集团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每年订购2万头牛、50万只羊。今年2月,与北京顺鑫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顺成公司作为北京顺鑫食品公司在内蒙古的最大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截至目前,已收购肉牛2234头。近日,草原天牧乳业有限公司落地正蓝旗。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民族特色食品文化展厅8000平方米,建厂房6000平方米,购置安装固态奶制品生产设备及建设安装附属设备一套。目前该项目正在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龙头企业的引进,给广大农牧民的农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保障,抑制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稳定和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二是构建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扶贫攻坚工程,整合涉农涉牧资金1050万元,用于贫困户购买肉牛,发展畜牧业。扶持办法为,人均3头牛及以上的贫困户每户补贴8500元,扶持其用于购买1头牛,人均3头牛以下的贫困户每户补贴17000元,扶持其用于购买2头牛。牧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饲养或委托龙头企业托养。托养方式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集中代管饲养、购买保险、统一管理,承担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年底将每头牛纯收入的70%,约1500元收益返还贫困户。同时,贫困户可到企业养殖场打工,赚取“分红”,挣得工资,实现“双丰收”。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贫困户养殖情况,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贫困户按照要求,提供农畜产品,合作企业进行托底收购,实现“订单脱贫”。同时,发挥企业产业销售渠道广、方式多的特点,协助肉牛销售有困难并有销售意愿的贫困户进行牛产品代销。
六、建设畜产品溯源体系,构建电子商务销售网络
建立起严格的农牧业市场监管体系。旗农牧企业与960集团合作,建立畜产品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通过对产品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等情况进行严格质量检测,统一包装,用“安全食品”证明商标的授权许可,所售的食品都有单独的追溯码,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提高了市场认可度。同时,农牧企业可通过960官方网站、唐骏互联、上都域购、大元上都网等电商企业和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打通物流网络,有效整合供销、邮政和旗内物流快递资源,建立了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各1处,农畜产品仓储配送中心1处,苏木镇分拨配送中心2处,农村牧区基层服务站60家。网购人数增长8万人次,电商网络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近日,商务部牵头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评价组对我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价。评审组按绩效评价指标逐项逐条核对评审。从已建成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点中随机抽样现场检查,实地查看了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百格利合作社,对我旗电子商务建设情况给予了肯定。
七、加强高产饲草料基地监管力度
我旗拥有天然实际打草场面积500万亩,年产草2亿斤。为保证天然打草场永续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根据我旗草原生态实际,制定了打草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轮刈要求和刈割规程。建立了由旗生态保护局牵头,旗农牧业、林业,公、检、法等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队伍,实行常态化综合执法。重点对上都镇、五一种畜场、黑城子示范区等地加强执法监督,严禁对打草场过早打草、留茬低、不留草籽带等掠夺式行为。依法处置了上都镇高产饲料基地妨碍草原执法的6名相关人员;查处4起在高产饲料基地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违法行为,扣押开垦种植马铃薯、胡萝卜等作物的拖拉机6辆、播种机5台。责令整改恢复植被面积226.7亩,其中种植马铃薯恢复面积225亩、种植胡萝卜恢复面积1.7亩。推进“智慧草原”建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草原和农牧户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分析和监控,实现对草原保护利用、规划管理的监测和预警功能。